学院动态

焦点新闻 通知公告 国际交流

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赴嵩明县东村开展特色党史学习教育

发表时间:2021-12-20

编辑:童露

作者:

分享:

为推动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本支部丰富活动形式,积极响应学校和学院的各项活动安排。制定学习计划并督促支部党员认真学习党史系列教材,及时检查学习情况,及时分享交流学习新的体会。积极号召支部党员参加“云南大学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作品展”等党史系列活动,让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通过参与一系列的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化于心。

支部注重挖掘各类红色教育资源。2021年10月31日在支部书记余姝含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昆明市嵩明县东村,举行《党史学习教育-赓续长征精神》主题党日活动。同学们在嵩阳街道东村社区工作人员张兴旭同志的介绍中了解到1935年至1936年,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在长征途中先后进入云南,从云南渡过金沙江,甩掉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地方反动武装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性转移的决定性胜利。其中红军为实现战略转移来到了嵩明县的东村村,东村一站也在红军长征史上书写了不朽篇章,永载党的光辉史册。

随后一行人来到了红色记忆收藏馆(村史馆),当地的人也亲切的称为为乡愁馆。村史馆原为村集体粮仓,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如今用于收藏村民们及社会人士捐献的各类包含历史价值的藏品。

我们又在张兴旭同志的带领下来到了胡如瑛烈士的故居。胡如瑛是土生土长的嵩明东村人,生于1901年,15岁参加护国讨袁运动,并赴四川作战。1922年退伍还乡后,在村里组织起一支保卫队。1948年,扩编为支队,群众亲切的称之为“胡支队”,后整编为“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第三支队嵩寻游击大队”,胡如瑛任大队长。1949年10月,在宣威渣格、冒水井之战中,胡如瑛英勇牺牲,时年48岁。故居里存放着他生前用过的一些老物件,在革命光明胜利到来之际,他的生命却停留在了第一缕曙光前。同学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感慨道他虽然壮烈牺牲在战场上,但是胡如瑛的英勇事迹至今在东村传递着红色的革命力量。

            中午时分,我们去到了 “红军厨房”、“军民连心廊”、“红色宿营地”、“农耕体验区”等区域进行参观,深刻感受到东村在脱贫攻坚战中积极进行了多种尝试,并灵活地将本村的特色资源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目前,东村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正在加快形成,融入农耕体验、水上体验等项目,增加红色旅游的沉浸式体验和趣味性,将会进一步带动东村乡村振兴不断发展。

红军长征过嵩明,在东村留下了宝贵的红色基因。1935年4月,红军长征过嵩明,攻克嵩明县城,沿普沙河经东村、西村、竹箐口向寻甸方向进发,经过东村龙王庙时,在墙上写下了“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的宣传标语,几经修葺,这条标语如今保存完好。这一句简单的标语在东村的百姓心中深深洒下了革命的种子,时至今日这句话做留下的红色革命精神仍在东村传扬。红军标语前,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余姝含带领下支部党员同志重温入党誓词。

重走长征路后,同学们来到了东村社区的青年之家进行思想感悟交流。

曾经的东村,一个藏在绿水青山里的原省级贫困村。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中,东村已冲出重围、涅槃重生。嵩明嵩明,山高为嵩,日月交辉为明。山有山魂,水有水灵。有人牺牲以求解放,有人奉献以换小康,有胡如瑛,有红军,有共产党,有千千万万的嵩明人、东村人,正是这一代代人的无私奉献,换得东村的脱贫致富,他们期盼东村与祖国富强的共同愿望,化作了山魂,化作了水灵,化作了辈辈相传的浩然之气。积抔土以成巍峨,每个人的涓滴小愿,汇成了东村的乡村振兴,也终将汇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供稿人:李奥、刘恒贝      审稿人:余姝含)



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赴嵩明县东村开展特色党史学习教育

发表时间:2021-12-20    编辑:童露    作者:

为推动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本支部丰富活动形式,积极响应学校和学院的各项活动安排。制定学习计划并督促支部党员认真学习党史系列教材,及时检查学习情况,及时分享交流学习新的体会。积极号召支部党员参加“云南大学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作品展”等党史系列活动,让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通过参与一系列的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化于心。

支部注重挖掘各类红色教育资源。2021年10月31日在支部书记余姝含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昆明市嵩明县东村,举行《党史学习教育-赓续长征精神》主题党日活动。同学们在嵩阳街道东村社区工作人员张兴旭同志的介绍中了解到1935年至1936年,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在长征途中先后进入云南,从云南渡过金沙江,甩掉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地方反动武装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性转移的决定性胜利。其中红军为实现战略转移来到了嵩明县的东村村,东村一站也在红军长征史上书写了不朽篇章,永载党的光辉史册。

随后一行人来到了红色记忆收藏馆(村史馆),当地的人也亲切的称为为乡愁馆。村史馆原为村集体粮仓,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如今用于收藏村民们及社会人士捐献的各类包含历史价值的藏品。

我们又在张兴旭同志的带领下来到了胡如瑛烈士的故居。胡如瑛是土生土长的嵩明东村人,生于1901年,15岁参加护国讨袁运动,并赴四川作战。1922年退伍还乡后,在村里组织起一支保卫队。1948年,扩编为支队,群众亲切的称之为“胡支队”,后整编为“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第三支队嵩寻游击大队”,胡如瑛任大队长。1949年10月,在宣威渣格、冒水井之战中,胡如瑛英勇牺牲,时年48岁。故居里存放着他生前用过的一些老物件,在革命光明胜利到来之际,他的生命却停留在了第一缕曙光前。同学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感慨道他虽然壮烈牺牲在战场上,但是胡如瑛的英勇事迹至今在东村传递着红色的革命力量。

            中午时分,我们去到了 “红军厨房”、“军民连心廊”、“红色宿营地”、“农耕体验区”等区域进行参观,深刻感受到东村在脱贫攻坚战中积极进行了多种尝试,并灵活地将本村的特色资源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目前,东村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正在加快形成,融入农耕体验、水上体验等项目,增加红色旅游的沉浸式体验和趣味性,将会进一步带动东村乡村振兴不断发展。

红军长征过嵩明,在东村留下了宝贵的红色基因。1935年4月,红军长征过嵩明,攻克嵩明县城,沿普沙河经东村、西村、竹箐口向寻甸方向进发,经过东村龙王庙时,在墙上写下了“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的宣传标语,几经修葺,这条标语如今保存完好。这一句简单的标语在东村的百姓心中深深洒下了革命的种子,时至今日这句话做留下的红色革命精神仍在东村传扬。红军标语前,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余姝含带领下支部党员同志重温入党誓词。

重走长征路后,同学们来到了东村社区的青年之家进行思想感悟交流。

曾经的东村,一个藏在绿水青山里的原省级贫困村。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中,东村已冲出重围、涅槃重生。嵩明嵩明,山高为嵩,日月交辉为明。山有山魂,水有水灵。有人牺牲以求解放,有人奉献以换小康,有胡如瑛,有红军,有共产党,有千千万万的嵩明人、东村人,正是这一代代人的无私奉献,换得东村的脱贫致富,他们期盼东村与祖国富强的共同愿望,化作了山魂,化作了水灵,化作了辈辈相传的浩然之气。积抔土以成巍峨,每个人的涓滴小愿,汇成了东村的乡村振兴,也终将汇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供稿人:李奥、刘恒贝      审稿人:余姝含)



上一篇:商旅研究生会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研究生会工作人员作风建设培训 下一篇:学院EMBA校友理事会“暖冬行动”赴东川晓光小学物资发放仪式圆满举行